2024-09-30 09:40:21 | 青橄榄
来源:一只港大新鬼
1
醒得太早,突然发现朋友圈被大学母校刷屏,原来是港大的2018内地新生入学计划出炉了。百感交集。
“人到底应不应该上港大”,当然是一个浓缩过的问题,但其各种稀释体在我每次回高中时都会把我透彻地洗礼一遍。我毕业后一零一文科两年没人去港大,我自认为我在文明劝退港大报考生上的贡献也就是全体港大校友的平均值,甚至略低一些。
然而写这篇文章,也不仅是为了给这个拷问我灵魂多年的题目一个系统的解释,更是为了我刚过去的四年有一个交代。不被写下的事情必会被忘记,不被记住的事就相当于没发生过。而我纵然再狂妄,人生又能有几多个四年呢?
我需要尽快把这篇文章写出来。在美国的每一天我仿佛感觉到有一部分的我正在从身体里漏出去。那是港大的我,被香港的四年打上了痕迹的细胞。美国的风吹日晒,我确定那些细胞会很快地凋亡殆尽。那时即便我想要写一写,也不会想得起来任何东西了。
2
大四的最后几十天,我和小谢从铜锣湾吃了饭回到西环,在地铁站分别。一路说了很多话,可是怎么也说不完,于是我们站在港铁站的出口旁边,从地下出站的人流一轮接一轮,我们一直在说着。可能是觉得有什么话没说出来的缘故,得到一个答案之前我们都没法放过自己。
最后我的答案终于被说出来了。我记得我那天最后说:“香港耽误了我。但是我也耽误了我的香港。”
3
香港没有照顾过我。它不是水泥的森林,是钢铁的深海。我下了飞机,被海水味的空气呛了个半死。在大街上最好别走地面,要走三层楼高的天桥步行道,唯有这样才能看到走向哪里,这是我花了一个多月时间才学会的求生技法。香港的街道像是会游动的。人群织出的岛礁牵引暗流,似曾相识一转眼就似是而非。即便第四年,走在铜锣湾也还是会迟疑目眩。唯独是吃的东西很多。我想只有藏在小街小巷里的拉面沾面海鲜饭、糖水雪糕格仔饼是吸引我留在深海中不断下潜的理由。
香港是汩汩冒泡的欲望。流光溢彩,永无宁日。香港的少年是不睡觉的。两年中住在电车道旁边,后半夜时还能听到忽然飘近的欢笑声。那是租了复古电车在开派对的人,喧闹声飘近,又忽然飘远。
但我又有什么立场指责他们呢?毕竟,后半夜还没入睡的人,我也是一个。
我那时常常没有任何理由地熬到后半夜,凌晨两点,凌晨三四点,甚至还有的时候因为莫须有的理由通宵睡不着。这在香港是非常正常的,然而我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无法复制这种作息。在家会困,出国会累,在香港我不需要睡觉,不需要阳光,不需要空间,不需要温度。香港的人是靠空气中的欲望生活的。
4
香港的味道是甜腻腻的。虽然每次出机场抱住我的都是湿润的海风,可是想起香港我的鼻子记起的却是铜锣湾某间大商场里的香水味。是世贸中心的Bread n butter,Hysan地下的Victoria's Secret,或者崇光百货的一层许多商店都是有独家香水味的。
香港的欲望就是蒙在那么一层香水味里的。北京的欲望有沙尘的腥气和北风的苦涩,美国的欲望也有血肉和泥土的味道。香港的欲望是人工的,塑料的,所有东西的上面都覆盖了一层人造之物。大海上有脂粉香,石头被裹在华服中,青苔被人狠狠观察,只得在目光里过呼吸。
人的欲望也是目光雕塑成的。
5
一个人如果运气比较好,他在年轻的时候总有一段时间会困扰于“我是谁”。这是比较清闲的忧虑,但致郁也在于无始无终,故可以永恒延续。假如正好这个幸运的人年轻的时候处在一个目光的热带雨林,对自我的怀疑和焦虑会把目光变成刀丛,轻易把他扎得遍身鳞伤。而且好运的忧虑还会和不那么好运的忧虑叠加起来,比如生计之苦。我总记得大二开初的一天,初秋打风,挂了八号球,大家在朋友圈庆贺停课。一个学霸忽然发了文字:你们在开心什么呢?本学期上课日XX天,学分XX~XX,学费XXXXX港元,折合一天X.X学分也就是XXX元损失了一天的课,你们在开心什么呢?
或许是半晌也没人回复,学霸体谅我们的羞愧或忌惮我们恼羞成怒,删除了朋友圈。
我记取此事,是为焦虑之一笔。
父母的钱也是钱。何况几百个学分以外就是自食其力的命运。找到怎样的工作,拿多少薪水,决定了你能住上几平的房,每月下几次菜馆,在飘着脂粉香的商场里用信用卡刷上几单。
我大学所熟络的同学们,大都蜗居在三四平米一间的小屋之中,有时候一间要住两个人。胼手胝足,藏头缩尾,把自己嵌在物的空隙中。宝翠园七万一个月的千尺豪宅是几道转手的传说。朋友圈里转起打折信息的时候,每年轰轰烈烈的崇光店庆、湾仔书展信用卡还是可以刷上一刷。只是我们有时互相劝阻的理由,是小房间里衣服和鞋子都装不下了。
困窘是钉着我们壁虎尾巴的钉子,我们都要挣扎着逃脱。小数点后两位的学分,找到的实习,上课教授对你说的一句话,都是救命稻草。你眼睁睁地盯着每一根,希望它别断掉。
6
这就是港大的主流叙事。升职加薪消费,资本引导的目光铺平的一条康庄大路。一个钱字可以解释掉我们愁的百分之八十。
此是为香港误我。
然而要我把我这四年的苦水都倒在柴米之忧上,我也不太好意思。
我早定计不会长留香港。最绝望时也只肯毕业后再忍二年。不想上班。也不爱买,除了吃上有些大手大脚,别的都可凑合。虽然读书成绩不好,但在爱读书的人里比较有滑头。靠一点小聪明和很多好运气,四年学制之中就找到了下家的出路。
生计之愁,皮肉之苦,我这里都是有惊无险。说到底最难受的,也只是孤独。可人为什么会孤独,这也不足为外人道了。
为孤独所困,这是我误香港。
7
或许,不能把什么都责怪到港大身上。二十岁前后两年可能注定是一生中最难过的时光。这时候太年轻了,太幸运了,每天睁开眼就好像欠了全世界所有人。走在路上迎面见到谁,都直想冲他大吼:“求你了,放过我吧!”
但二十岁不是那样度过的。二十岁是亏欠别人并被别人亏欠,是指责他人并被他人指责。是牙尖爪利,你死我活,是认为你永远也不会放过一个人。一个人在二十岁的时候不能不在乎别人,唯有如此他才能认识自己,只有认识了自己,他才能知道其实自己可以不在乎别人。
十七岁的时候,我的老师向我承诺过孤独。那时我没想到后来如此惨淡,要费尽心机地融入到一个群体之中,为别人怎样看我寝食难安。
大学四年,我先后胖了十几斤又瘦了十几斤,都是无知觉的。胖的时候当然是因为吃,停不下来的,和家里打电话的时候非常委屈,说:可是我饿啊。
其实不是因为饿。饿是结果。几年过后我才明白,吃是因为一天之中只有进食的时候才有借口逃避一阵现实。食物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它永远不会背叛你。
而我后来之所以又不饿了,是因为意识到人类本不需要最好的朋友。
8 青橄榄
在美国农村交换了半年回来以后我改变了很多。现在要说的一点是我开始承认,我在香港过得不好,这可能不是我的错,是香港的错。一个人只剩一个选择时是不能让自己承认这个选择不好的。
回香港以后,起早贪黑地搬砖、申请,吃苦也甜。结果一朝拿了Offer,一下子觉得香港哪里都不好,这些年受够了委屈。只恨不得赶紧熬完几个月,将来再也不回头。
我不适应香港,最根本的还是一种美学上的格格不入。价值观不和还有可调和之处,世界观不和也可求同存异,人生观不一致尚能同路一时,审美观不和就真是相看两厌,一秒也不能忍,呼吸一屋空气都浑身难受。
我的美学是宏大而空虚的秩序,比如空旷的工厂,大到毫无必要的广场,进城要花一小时的大农村。巨大的秩序之中总有空隙,我享受那样的空隙。但宏大是必需的。唯有宏大才显出抗争。
而香港是琐碎的,琐碎割裂抗争。所有人都在抗争,可是不能走到一起去。
如果你站在街头,去找抗争的人――你一定能找到。他们会请你去他们的家里,看他们用以抗争的东西。到这时幻觉就破灭了:一棵草,一根穗,也能算作抗争吗?然而他们用那样真诚的眼神看着你。
于是你只好鼓起掌来:真是不容易!真是了不起!
――人人都不容易。可是你不想你也经历过逆流以后,只能得到那样的证明。
9
今年四月的时候在港大地铁站的A出口里面,我搜肠刮肚,挖心掏肝地要给香港定一个罪名。可是最终不行。
难道香港没有一个符合我美学的人,符合我美学的地方吗?
不,当然是有的。我最喜欢的武侠小说大都是在香港写成的,我最喜欢的科幻场景是以香港做原型设计的。新的和旧的,小的和大的抗争,香港从来没有少过,哪怕是最后被琐碎的洪流淹没掩埋起来。
可是为什么我没找到我的香港呢?
我一开始就知道我这样的人在香港不会是主流。可是没想到,会边缘到只有我自己一个人。而到了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我的家就不是找到的,而是自己造成的。
香港不是没有成功的经验。只是所有的成功经验,都只是一个人的。
所以那一天,想到最后,我反而给我自己定下了罪名。
“你本来就该是一个人的。为什么早不明白?”
10
以我现在尚未能做到的事去要求四年前的我,这当然是一种苛责,也即是太过高看自己了。人在二十岁的时候是不能不在乎别人的。
十八岁的时候不消说建造什么东西,我连我自己都还不认识呢。
那么如果对我自己宽容一些,也无赖一些,真要把痛苦的某些部分怪在港大身上的话,那大概是,在入学以前,甚至在毕业以前,从没有一个人让我对在港大读书的真实感受产生实际的认识。
我们看到的故事永远是成功的。光鲜的,高端的,体面的。即便中间写过痛苦,也都是轻描淡写,像分手分得很和谐的前任女友。说到最后,总会是一个光明的结局。
我当然也没有丝毫责怪这些写过经验分享的前辈们的意思。
然而我所经历的故事不是这样的。
如果要我写一篇那样的毕业感言,我也可以写出一个光明的结局。
但我要说,这四年来我在港大做过的最了不起的事,就是平平安安地活到了最后。
就像是从一条巨鲸的肚子里逃生。
这句话听起来很丧气。但其实不是一句丧气的话,甚至不是一句认输的话。我的故事虽然不是成功的故事,但也不是失败。
我没怎么改变港大,但也没怎么被它改变。
这是我敝帚自珍,引以为傲之处。
11
在港大2018的微信推送里,他们把自己目标的招生人群形容为“精英学生”。看到这个词时我气笑了,但想了一会儿才总结出气点是什么。它这样轻描淡写的“精英”二字,好像对这些学生入校之后要吃的苦头一无所知似的。
精英在香港这个语境下的意义是西装笔挺革履干净,月薪五位数港元。一个学生若是被打上这两个字的标签入校,很难不对他这四年的大学生活有些什么误解。这种误解的效果大概就是,在大一那年暑假,我觉得我是港大的异数,也就是说,我过得这么痛苦是因为我不是港大要招的精英。但是到了大三,我才渐渐意识到,并不是这样的。
我过得痛苦,是因为在港大人人都很痛苦。
假如精英是可以免于痛苦的,那么港大就没有精英。
12
港大作为一段经历,它的实质就是痛苦。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人,学什么专业,与什么人群社交,得到又失去什么,这四年你一定会吃很多很多的苦,这是确定而无疑的。无论你是何种性格,再优秀,再聪明,再厉害,你也必会置身孤独,试图摆脱孤独却仍旧孤独,也必会困窘,走出了一个困窘又陷入下一个困窘,也必会自我怀疑,推翻自我又建立新的自我并继续怀疑。你必会彻夜失眠,焦虑难忍,暴食,脱发,分泌失调,甚至因为无法自解的心理问题去寻求专业帮助。
这都是我与我在港大认识的人都面对过的日常。
那么既然上港大苦,人到底应不应该上港大?
我认为港大应该属于那些认为自己的人生尚有一点潜力,值得用一些痛苦来兑现一二的人。
想要摆脱一种引力系统的人,一生中一定免不了吃苦。我尚不知道对每一个人它的总量有没有定数,但总觉得过了青春期,这苦吃得越早越好。而港大是我能想见的最适合让人吃苦的一所大学了。在这里你会有机会体验现在这个社会里最为丰富,多样,密集,猛烈的痛苦。而在你经历过之后,无非就是两种可能。
第一种,你把苦头吃够了,那么从此之后成为一个只想挣钱和躺着的大人。第二种,你还长不大,还傻着,觉得自己还能再来几碗。
那么,这四年的痛苦可以帮你燃烧掉一部分过去的自己,把你送到更远的地方。
13
我给这篇文章起了一个很有噱头的名字,但是谁也都知道,这个问题没人可以替自己回答。港大虽然这几年学费年年涨,排名年年跌,可是仍是高考体系内可以选择的顶尖选项之一。对于很多可以把它当做现实选项的2018届考生,或者高中同学,我认为这一篇显得有些个人化的答案也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这篇文章从动笔,已经有二十天,重写了三遍。
记得我大学四年中,年年的九月都要打台风。十月开始降温,稍微冷上几天,之后就是全年中最好的一段日子,艳阳高照,薄扶林道上开着三角梅,在和风中摇晃着。港大的天蓝起来多么可爱,仿佛一个个不能入睡的凌晨从未存在过。
可是一个个不能入睡的凌晨过后,看到这无情无义的蓝天,我却也永远会勇敢起来,再往山上走过去。
来自五洲四海的少年们,现在一定还在大学街上走。暮色降下以后,似乎伸手就可以摘下星星。我在那里流过的眼泪,大概早就被母校忘记了。我已经死里逃生地老了,大学街还会永远年轻,永远幸运地痛苦着。
我的港大,学弟和学妹们,祝你们勇敢,也祝你们幸福。
中国医药大学,简称中国医或中医大、中医(相对于北医、高医)。是台湾历史上最悠久的中医学系的大学。该院校的特色为中医药研究,更是将中医教学融入各科系之中。 中国医药大学
详情
历史小知识 1958年,创办人觉得中医学日渐没落才成立中国医药学院,主要是让学生们学习西洋现代科学方法来改进中医药,使学生们成为中西医学兼备的人才。在2003年8月正式更名为中国医药大学。中国医药大学在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8月15日最新公布的2012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首度列在世界顶尖前500名(排名第453名),与台大、清华、成大、交大、长庚大学、阳明、中山、中央等九所国内大学同列世界前500大学名单,是中台湾唯一进榜的大学,并超越国立中兴大学。该大学在2018年举办了建校60周年的校庆日,并邀请了很多知名嘉宾和校友来参与盛会。 该校在台中校本部外,于云林县北港镇设有北港校分部,目前除医学系、中医学系、牙医学系及药学系之外,大部分科系一年级通识教育于北港分部修读。未来牙医、药学、制药、公卫等四个学院将迁至水湳校区,位于水湳经贸园区内,而该校区的规划内容,仍不确定;并对于教职员生沟通仍显不足,萌生诸多争议。但两年内迁校至水湳校区,并将校本部部分建物更改为医院使用,几乎已成定局。 该大学为了致力提升教学、研究品质做国际接轨,建构了“肿瘤医学研究中心”、“中医暨针灸研究中心”、“中草药研究中心”、“脑疾病研究中心”、“免疫医学研究中心”等五大研究中心,透过内外部经费之挹注,逐年补助一千万至四千万不等的研究经费进行重点培育;并希冀延揽来自世界各地优秀的人才和研究团队,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取得主导地位,以期打造世界级最先进的生医研究团队与健康照护体系,进而带动台湾教育、医疗及生医产业的发展迈向国际。 该大学的学生社团分成综合性社团、学艺性社团、康乐性社团、服务性社团、体能性社团、联谊性社团等六个性质,目前约有100多个社团。每个学期初皆会举办社团博览会,让新生了解各社团概况,各社团亦会不定期举办各式发表会。 该大学在国际活动方面上非常积极参与,与来自世界美国、日本、奥地利、捷克、蒙古国、加拿大、英国、罗马尼亚、越南、泰国、印尼、新加坡、加纳、韩国、等18多个不同国家的100多所高等教育机构有合作关系,也包括大陆、香港和澳门在内。 学校设施 两个校区(台中校区、水湳校区) 8个学院 教学楼 图书馆 博物馆 体育室 附属医院 诊所 宿舍楼 餐厅 学生会俱乐部 院系介绍 医学院 中医学院 药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 健康照护学院 生技制药暨食品科学院 人文与科技学院 牙医学院 研究所介绍 生物医学研究所 临床医学研究所 基础医学研究所 癌症生物学研究所 免疫学研究所 神经科学与认知科学研究所 中西医结合研究所 针灸研究所 生物统计研究所 新药开发研究所 中心单位介绍 语文中心 人文艺术中心 社会科学中心 科技教育中心 体育教育中心 通识教育中心 教师发展中心 推广教育中心 中医暨针灸研究中心 资讯中心 肿瘤医学中心 中草药研究中心 研究伦理中心 学术伦理中心 附设机构介绍 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台中总院 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台北分院(台北市内湖区) 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中部科学园区员工诊所(台中市大雅区) 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丰原分院(英医院/中英诊所,台中市丰原区) 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台中东区分院(全家医院,台中市东区) 中国医药大学北港附设医院(云林县北港镇) 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丰原分院(英医院/中英诊所,台中市丰原区) 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草屯分院(南投县草屯镇) 培德医院(台中监狱,台中市) 中国医药大学北港附设医院(云林县北港镇) 台南市立安南医院委托中国医药大学兴建经营(台南市安南区) 中国医药大学儿童医院 虎尾农会诊所(云林县虎尾镇) 惠盛医院(委托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经营,台中市丰原区) 阳光精神科医院(委托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经营,台中市清水区) 中国医药大学新竹附设医院(规划中) 立夫中医药展示馆 中国医药大学衍生企业 长新生医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长圣国际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长阳生医股份有限公司 领航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凯宁达康公司 学鼎生技公司 医教咨询公司 城市简介 台中市是中华民国的直辖市 ,台湾六都之一,是台湾中部唯一的直辖市。 地理位置 台中市的周边与台湾省的六个县相邻,北方为苗栗县、新竹县,南方有彰化县、南投县,东隔中央山脉与花莲县相望,东北有中央山脉和雪山山脉之分水岭毗邻宜兰县,西望面临台湾海峡。 城市气候 台中市各辖区大都为副热带季风气候,除和平区例外位于台中市东部,雪山山脉南侧西半部属于山地温带气候,山脉南侧的东半部属于山地副寒带气候,气温呈现特别的西高东低。由于台中平原的强烈辐射降温作用,台中是台湾少数(或唯一)全年日低温平均低于20摄氏度城市,甚至大多数北部城市,如台北、基隆有超过20.5摄氏度。 三到五月间为春季,气温约介于摄氏18至26度之间,盛行风向主要为东北季风,大陆冷高压出海则吹东风,台中因位处于背风坡,大致上晴日较多,太平洋暖高压势力亦逐渐增强,有时冷气团南下,偶有机会出现较低温之天气,也有冷锋系统带来春雨,为舒适的季节;春末夏初(通常是四月底至六月初)为梅雨季节,由于海洋暖气团的势力再增强,与大陆冷气团交界处形成滞留锋面再台湾上空徘徊,经常有连续阴雨日,亦是台湾主要的降水来源之一。 六到九月间为夏季,气温约介于摄氏26至33度之间,太平洋高气压北移西伸,此时改吹西南季风,经常有旺盛的热对流,形成对流雨(午后雷阵雨),晴日亦多,为炎热潮湿的季节;因日照时数长、角度高,常有高温天气,近年来又因气候暖化,再加上盆地地形与都市热岛效应,导致台中市区七月八月常出现超过35摄氏度的高温。六月之后到深秋的十月底为台风季节,台风是台湾主要降水的来源之一,由于台风大多于太平洋形成,位于西部有中央山脉作为屏障的台中影响则相对减低许多;九月之后大陆冷气团逐渐增强,此时开始吹东北季风,易与台风出现共伴效应,与其他天气系统结合的秋台威力不容小觑,因为冷高压的增强,九月之后亦会有冷锋过境带来些许降水。 十到十一月为秋季,气温约介于摄氏22至30度之间,大陆冷气团增强,此时的风向介于东南风,东风,与东北风之间,因为位于背风坡,秋季是台中降雨最少的季节,日照时数多,为干燥舒适的季节;近年来因暖化,秋季亦有机会出现高温天气。十一月之后华南云系东移或冷锋过境所带来的降水也逐渐增多。 十二月到隔年二月为冬季,气温约介于摄氏13至21度之间,大陆冷气团势力强盛,盛行东北季风,时而因强烈冷气团或寒潮吹北风甚至是西北风,由于台中位于背风坡,因此冬季降水不多,主要为多云时晴或是多云时阴的天气,偶尔因南方水汽形成的华南云系或锋面云带影响而出现冬季降雨的天气,为稍有寒意至有时寒冷的季节;因为晴朗的天气与冷高压的影响,冬季地面辐射冷却逆温现象明显,在日出前后可能出现不到摄氏十度的低温,平均温度比台北的更冷。 由于秋冬季节的大气混合层高度较低,且盛行下沉气压,因此大气垂直扩散的能力不若夏季,空气污染问题随之而来,台中以南县市因容易位处弱风尾流区而尤其严重。随着台湾交通与工业等因素产生的境内污染,以及主要来自中国大陆的境外污染日益严重,使冬季日照时数减少,也造成健康与环境问题。尽管如此,根据环保署长期的统计资料,台中市秋冬时节的空气质量仍为中南部最佳,相对北部和花东则明显较差。中国大学太多,因此只列举5个最著名的,作为代表。以下列举大学,均为享誉盛名的,在国外也被承认的一本高校。
香港大学 。香港大学的知名度远远高于清华北大,其学术研究和论文发表也在世界上有相当程度的排名,在中国内地设有研究生院。香港大学不参与中国内地的高考招生,想要进入香港大学必须参加类似自主招生的考试,且英语必须达到8级水平。
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以高水平研究而闻名于世界,许多重点实验室都设立在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以文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非常著名,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内容均参考于北京大学中文系。
暨南大学。暨南大学是国务院侨务办唯一直属高校,中国近代最早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同时是一所华侨大学。暨南大学拥有全国高校中最多的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其毕业生遍布全球,欧洲,北美洲,东南亚,澳大利亚等均有留学生。
复旦大学。复旦大学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大学,拥有多项世界性研究,学术研究,论文发表等均在世界大学有排名。
青橄榄(https://www.zqrqgl.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港校内地生近半留港就业的相关内容。
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8所香港公立大学正式面向内地招收自费本科生。距今12年,内地招生的港校已增加至17所。近年来,每年赴香港读大学的内地高考生大约在1500人左右,但鲜为人知的是,港校内地本科生毕业后都去哪儿呢?数据显示,近3年来,内地本科毕业生大部分都选择了留港工作或去海外深造。其中,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超过一半的内地生留港,回内地就业者不足一成。
港校招生12年历程
2003年
经教育部批准,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8所公立大学正式面向内地招收自费本科生,招生范围仅限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福建6个省市。
2004年
招生范围不断扩大,达到10个省市。
2005年
招生人数超过1000人;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同时被教育部列入国家第一批重点高校名单,通过“全国普通高考统一招生计划”招收内地优秀高中毕业生;向港校开放招生的内地省市增至17个。
2006年
招生范围达20个省市,招生人数达1300人。
2007年
招生人数攀升至近1400人;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被列为统招提前录取高校。
2008年
持续了数年的“港校热”开始降温。
2011年
港校报考人数一路飙升,迎来了“止跌回升”势头;部分香港高校招收内地生的范围扩大至内地31个省份。
2014年
除了8所公立大学外,香港树仁大学、香港公开大学、香港演艺学院、香港珠海学院、香港高等科技教育学院、明爱专上学院、明德学院、东华学院和恒生管理学院也开始招收内地考生。
内地生留港就业政策
自2008年起,在香港就读全日制经评审本科专业或以上课程的非本地学生(包括内地生),可从事暑期工作,包括与学习课程有关的实习工作以及在校园内从事兼职工作。此外在毕业后,还可不受任何条件限制留港一年,此项安排将有利内地生选择留港工作。毕业生在这一年可随意就业或转职,获聘用后,更可申请延长居留期限。
回内地就业者屈指可数
日前,记者向香港8所公立大学发去采访函,获得了部分学校近些年来内地毕业生就业去向以及薪酬待遇等数据。数据显示,大多数的内地毕业生会选择留港就业或升学,返回内地就业者屈指可数,占比平均不足一成。
以香港中文大学为例,每年约有近300名内地本科生毕业,不过,当中有约九成毕业生选择留港就业或在本地及海外升学。其中约六成选择就业,约三成选择升学,其余则是返回原居地及不拟就业等(每年约占3~13%)。香港理工大学则有超过九成毕业生留港就业,其中,2013年甚至无人回内地就业。
实际上,以2013年为例,港校内地本科毕业生中回内地工作的仅有8%,绝大多数毕业生选择了留港就业,其次是留港或者海外升学,达到43.2%。
以上就是香港大学内地招生降温 内地学生到底应不应该上港大?全部内容了,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关注青橄榄。更多相关文章关注青橄榄:www.zqrqgl.com2023-09-19 09:36:38
2023-09-17 13:23:13
2024-04-27 01:31:46
2024-05-19 12:40:11
2023-09-15 19:34:25
2023-09-06 01: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