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青橄榄小编整理了浙江省选考成绩什么时候出来公布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赋分制选科人数多好还是少好?赋分制下选哪几科最好?
新高考采取等级赋分制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每个省份的具体情况也不一样。所谓的等级赋分制是在近几年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出现的,以新高考3+3模式为例,语数外采用原始分计入成绩,其他六门科目同时设等级性考试,最后卷面成绩按等级赋分。那么赋分制选科人数多好还是少好?赋分制下选哪几科最好呢?本期我将为大家解答。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等级赋分制的流程:根据科目原始成绩确定对应的排名,然后根据排名确定等比赋分区间。确定等比赋分区间后,再对考生进行等比赋分。最后赋分后的成绩便是考生最终计入高考总分的成绩。
以实行3+3高考模式的浙江省为例,假设浙江省高考现有选择地理科目的人数为10万人,选择政治的为5万人。小A的赋分等级:地理,排名在10%左右;政治,排名在40%左右。根据浙江省等级赋分表来看小A的最后成绩则为:地理91分,政治76分。相差的分数对高考生来说已经可以甩掉很多人了。
由此可以看出,赋分制度下选科人数是影响最终成绩的重要因素。但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考生需估计自己的成绩处于赋分表里的哪个位置,且了解本省报考同一科目的人数,选择人数较多的科目。
二、赋分制下选哪几科最好?
新高考制度下,如何选科成了家长和考生关注的重点。以高考3+1+2模式为例,考生选科涉及6门学科12种组合,所以比较复杂。那么赋分制下选哪几科最好呢?我列出了几种模式供参考。
1、适合偏理科学生的学科组合
(1)物理+地理+生物
这个学科组合,报考范围相对较广,可供考生选择的余地大。三门学科需要背诵的知识点不如政治和历史那么多,但要求考生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相对于物理、化学、生物三科组合来说,难度没那么高。
(2)物理+化学+生物
该组合符合理工学科类专业的选考要求,能够报考的范围相对较广。但这三门学科难度较大,适合成绩拔尖的学霸报考。
(3)物理+化学+地理
学好地理学科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尽管它的知识点比较多,需要花费时间去背诵,但和历史、政治不一样,该学科试卷没有主观题,不会存在赋分难的状况。
2、适合偏文科学生的学科组合
(1)历史+生物+地理
生物和地理两个学科,没有时事热点的考查,且没有不容易得分的主观题,赋分难度低一些,这两科比较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种组合方式没有传统政史地文科的学习难度,且专业报考覆盖率可达77.8%,对于理科薄弱想学文科的考生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浙江省选考成绩什么时候出来公布
2021年1月浙江选考和学考定于1月6-8日举行,目前浙江省的选考已经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了。选考因为是高考的组成部分,确实十分重要,此外考生此次选考还可以减轻高三的学习压力。现在浙江考生最关心的就是选考成绩公布了吗?有什么影响等等问题,现在就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2021浙江选考成绩什么时候出?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发布的文件来看,浙江省的学考成绩在1月27日可以正式查询。
浙江省本次选考的规模很大、考生人数多、科目数量也比较多,浙江省全省共设有75个考区,330多个考点以及7.2万个考场,这次的考试可以说是相当时小型高考,因此考生理应引起重视。
此外本次考试省教育考试院会对全省200多万分考卷,进行统一阅卷扫描,从1月12日便开始有序的展开网上阅卷的模式,可以说是非常正规,且选考成绩会被计入高考。而考试成绩已经可以查询,考生可以登录浙江省的相关网站输入自己的考生信息查询到自己的考试成绩。
在这里小编想说,浙江省组织的选考,对学生来讲考生选择性增加了。一方面有利于学其所好,考其所长,实现有兴趣的学习;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选择能力、生涯规划能力。
当然除此之外,同学之间也有不平衡的情况,有的专业性向很明确,有的则还没有明确的专业性向,小编想说,这都是正常的,考生要理性的对待选考,然后结合自己的情况,确定好自己的目标,才能更好的迎战高考。其次从高校专业选考范围看,无论选哪3门科目,每个学生都至少有专业时可以选报的,比原来分文理两类的选择面要广,所以选择时不用太纠结。
二、浙江选考裸分对应赋分表
浙江省自从采用了新高考模式,就不再文理分科,采取“3+3”高考模式,实行“7选3”科目组合。其中,第一个“3”是指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必考科目,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时,浙江省的外语分为
英语、
日语、
俄语、德语、
法语、
西班牙语;第二个“3”是指从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7门选考科目中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
值得注意的是,3门必考科目使用考生原始成绩计入高考总分,3门选考科目将以等级赋分转换后的等级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根据了解,浙江省的选考科目满分都是100分,但是等级赋分的时候给予考生的合格分时40分,也就是无论考生卷面成绩有多差,最后都能够赋得40分的合格成绩,此外浙江省得等级赋分分为21个等级,以下是21等级具体赋分情况。
但是由于选考是在学考“必考题”基础上增加“加试题”形成的,同一科目的学考和选考同时安排考试。所以这次考选考的考生,同时把学考也考了。在划定某一科目当次学考等级时,也会把选考的考生全部计入划学考等级的基数。
举例来说,某学生某科成绩,必考题67分,加试题25分,卷面分则为92分,如果他的成绩最终排名在当次考试的前1%,那么按照等级赋分方案,属于等级1,最终计入高考的该科目分数应该为100分,这样一来考生在赋分得时候也会获得很大的优势。
青橄榄
新高考会不会出现赋分后成绩反超的情况?
青橄榄(https://www.zqrqgl.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新高考会不会出现赋分后成绩反超的情况?的相关内容。
新高考改革下居然有6大弊端?看看其他省市发生什么事!
最近教育界流行一个词汇,叫“弃物理”,这种现象是新高考衍生的新名词。关于新高考科目选考,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考生选择不考物理。
据了解,福建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从2015年启动,目标是到2021年,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一起来看看哪些进程和你息息相关。
福建省高考改革进程
2016年:开展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试点。2016年秋季,在部分普通高中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试点。
2017年:全面实施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2017年秋季,普通高中新生开始实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中职学校新生开始实行学业水平考试。
2017年:全省统一组织实施中考,启动新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改革。当年秋季入学的新生开始实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2020年,实施新的高中阶段学生招生考试制度。
2018年秋季:普通高中新生开始全面实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
2018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
2020年:实施新的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制度。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等学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
2021年:实施新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制度。
用图片说明的话,长这样↓
那其他省市改革后,发生了那些事?
近日,上海市政协网上一篇《关于改进和完善目前“3+3”高考模式的建议》的政协提案,作者详细分析了新高考存在的一些弊端,文章节选如下:
背景情况
从考试科目来看,“3+3”成了各省未来高考的新模式。“3+3”模式是指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选考科目成绩组成。学生不再分文理科,可以自主选择选考科目。就3门选考科目而言,目前除了浙江外都采用“6+3”模式,即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浙江采用“7+3”模式,除了以上6个科目外,多了一科“技术”。
问题及分析
提案人曾跟方案制定者有过较长时间的交流。制定3+3高考新模式的初衷是:
1、确保教育的“公平”和“公正”
2、取消了学生文理分科,增加了学生自主选择性
从数学排列组合看:学生自主选择科目的组合是可以达到二十余种,表面上看,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可以得到有效的彰显。但在中国体制没有健全的大背景下,在整个诚信体系都没有建立起来的社会里,教育改革敢为天下先,果真能营造这样的教育氛围吗?
暴露的问题
今年上海的高三年级已经实施了“3+3”高考新模式,从目前实施情况看,暴露出如下问题:
1、资源浪费严重
从走访浦东各中学的情况来看,学生选科不总是凭兴趣爱好来选的,大多数学生是按学科的难易度进行选科的。由于文科相对简单,因此选择文科的同学多一些(选政治的偏少);理科中生物较简单,因此选生物的同学多。而较难的物理、化学选择的人数偏少,重点中学的学生相对多一些。这样造成原本较少的地理、生物老师奇缺,而原本较多的物理、化学老师偏多,资源浪费严重,而且学生资源也浪费严重。从长远看,将来大学招收的大多是文科学生,社会就业形式会更加严峻,会出现社会不和谐现象。而且,物理、化学人数减少,会使得将来中国物理、化学人才短缺,中国在自然科学方面会远远落后于世界科技强国。很多中学教师戏称:十年后,中国无物理、化学大家。
2、分层走班收效不佳
由于新高考分为合格考和等级考,因此分层走班是每个学校的必然选择。从实施情况看:走班制很难制定课表(少数学校为了好安排教学,动员或强制学生只能按照学校规定的3~4种或4~5种方案选科),而且来自于不同班级的学生因合格考或等级考暂时汇集在一起,学生人数多,任课教师不堪重负,教与学的效果均不佳。中国式走班和外国学生走班,因人数体量不同,效果也不同。因此,提案人认为:走班制不适合于中国国情。走班制给所有高中教师和学生以及家长带来前所未有的沉重负担。
3、英语考2次不合理
本来各省市高考改革已经准备淡化英语,现在变成英语考2次,加之总分150分,使得英语成为凌驾于所有学科之上的“最重要”一门课。这可苦了英语老师。且不说语言只是一门对外交流的工具,现今机器
翻译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有人说:学好英语是具备国际化视野的重要基础和保证。提案人认为:只怕未必!提案人曾经访问过日本和韩国的多所中学,按理说,他们和美国是同盟国,与美国交流更多,按理其国际化程度更高。而他们的英语老师的口语能力甚至还不如我们这些作访问的数理化老师。我曾不解的问这些英语老师,这些英语老师几乎众口一词:“自己的母语最重要”。
提案人曾做过调查:英语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大多都想考2次。成绩好的学生哪怕是考了A+,但为了打压其他比他稍差的同学拿A+,他也会参加第2次英语考试。这既暴露了人性的弱点,又暴露了另一个问题:等级差只有3分是否合理?如何科学评判学生水平高低?这是政策制定者必须认真思考和有效应对的问题。
4、高二提前考生物、地理等级考不合理
生物、地理在高中阶段相对较容易,提前考不科学。据我了解:闵行区某重点中学行政命令:全体学生在高二阶段必须选择生物、地理等级考,到了高三阶段只选择一门课程,只需花费较少时间,而把大多数时间花在语、数、外上面。这些学校之所以这样做,是由于“3+3”高考新模式的赋分不合理。选修科目的等级考实际上只有30分(折合总分70分,合格考40分),学生语数外若很强,足以弥补这个30分。须知学生和家长精着呢!
因此,生物、地理提前考,以及选择科目的实际分值过少是又一个非常严重的漏洞。
5、数学取消文理科考试不合理
数学取消文理科后,势必造成数学考试难度下降,再加上物理、化学成为选考科目。因此男生高考比较吃亏。从2015、2016年高考就能看出端倪。考进北大、清华、交大、复旦的女生大幅度增加,而男生大幅度减少。提案人并不是性别歧视,总体说来,男生理科天赋一般强于女生。若这种现象持续下去,提案人认为中国未来的自然科学发展担忧。
6、学生课业负担更重
新高考的目的之一是减轻学生负担,但从已经实施的情况来看:学生疲于应付众多学科的合格考、等级考,负担更重。在课堂上表现为上课打瞌睡、精神萎靡不振;上甲课作乙作业等,学生学习效果差。紧接着,恶性循环来了:每一科目的老师怕其他学科老师挤占自己学科时间,布置作业加码,学生就陷入了题海中了。教委虽然三令五申,不准进行周考、月考,但各学校均以各种名目进行模拟考、周考、月考、综合考、联考。考得天昏地暗,考得日月无光,考的学生快要吐血。学生思考时间少了,悟性降低了,能力当然就降低了。这几年来,抱怨学生素质下滑厉害的高校老师明显多了。
北京大学:32个专业(类),四成专业要求一门选考科目,比如
生物科学类要求选考生物,
心理学、计算机等专业要求选考物理。
清华大学:8个专业(类),物理基础类专业要求选考物理,化学基础类专业要求选考化学。
浙江大学:24个专业(类),多数要求选考物理,比如工科试验班,有的选考物理、化学。
应该好好宠幸下“物理 ”了
不然以后连选专业都受限
那高考有选测科目的省份有哪些?
据帮主了解,江苏新高考改革方案出炉选考科目“六选三”2018年开始启用。而从2017年起,上海将采取“3+3”高考模式,即由语、数、外3门统考,加上学生自选的3门学业等级考组成最终高考成绩。北京是从2020年高考实行“3+3”模式。
要是选考的科目没过怎么办?
简单点说,就是即使高考分数已经达到录取分数,但是选测科目未能达到高校对选测科目等级要求的也不能录取。
看形势,将来的趋势各个省份都朝这方面发展了。感慨下,还是以前高考生幸福啊,已经考过了,再也不用关心高考政策怎么改革了。你说对不
以上就是青橄榄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浙江省选考成绩什么时候出来公布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青橄榄:
www.zqrqgl.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