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动态 > 正文

平行志愿是怎么录取的?

2024-06-23 06:45:18 | 青橄榄

今天青橄榄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平行志愿是怎么录取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平行志愿是怎么录取的?

今年全国各省的高考志愿填报时间是几号?

各省填报志愿时间不同,详情请留意省考试院通知,有一些教育考试相关的APP也会推送相关信息,同学们留意一下APP就可以了。

一般都是在六月份的下旬开始进行最早批次的填报,按照提前批,本科批和专科批的先后顺序进行填报。

比如去年北京:本科志愿填报时间:6月25日8时至29日20时。专科志愿填报时间:7月21日8时至7月22日20时。历年来的填报志愿时间都差不了几天,在具体时间没公布之前,参考前几年的数据也可以推出来。

那么在报考之前,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首先是进行分数评估。根据估分划定大致范围,做好预备方案,等到成绩最终公布的时候,从预备方案中选出一套最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加以调整,就可以填报了。 青橄榄

然后就是了解专业。先了解自己,你喜欢做什么,你擅长做什么。

然后了解专业,这个专业学什么,未来会从事哪些方面的工作,未来工作前景怎么样。

最后再根据估分了解自己圈定的专业在哪些学校是王牌专业。

最后祝各位同学都能够进入心仪的院校,愉快的度过大学时光。

平行志愿是怎么录取的?

平行志愿是怎么录取的?

平行志愿同分数的录取方式是投档前先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正式投档前先模拟投档、遇到同分考生要比“小分”、6个平行院校检索也分先后。
平行志愿是指在一个批次里,每个考生可填多个院校,各院校是平行关系(但有先后顺序),平行志愿与传统志愿的主要区别在于投档方式上。
平行志愿投档,首先是将所有考生分文、理科,按投档分数(高考原始分与政策照顾分之和)从高分到低分进行位次排序,然后按顺序依次检索考生所填报的志愿。
在平行志愿模式下,既要减少被退档的几率,又要满足院校的招生需求,需要在正式投档前进行模拟投档。

平行志愿是怎么录取的?

安徽省07高考知分制有何好处与坏处?

本报讯 虽然目前我省今年是否实施“知分填志愿”这一政策还未确定,但是无疑这已成为当前考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

家长:

知分填志愿方便报考

省城方先生告诉记者,早在寒假前,他孩子的老师就在班上向大家说了这个事情。对于“知分填志愿”,方先生表示了极大的赞同,方先生的孩子去年参加

过高考,当时因为少估了40分,结果与心仪的学校失之交臂。“如果真的实行‘知分填志愿’,对我的孩子来说是一个大好的消息。”采访中,很多家长和考生都表示赞同“知分填志愿”,这样考生可更清楚自己在全省的排位,便于更准确地选择学校。

不仅家长和考生高度关注此事,教育界人士也不例外。合肥六中的范广伟校长告诉记者,虽然至今没有得到确切的消息,但学校一直都在密切关注此项政策。他认为“知分填志愿”最大的好处就在于让考生和家长能有一个平稳的心态,减少了高分段考生报考的盲目性,同时对那些估分不准的考生也是一个利好消息。

业内人士:

受益与风险并存

“知分填报志愿”这种方式可以降低“高分低报、低分高报”的概率,但采访中,很多教育界人士也表示依然存在一定的风险,“考生志愿扎堆”现象虽然会减少,但依然存在。

“知分填报志愿”虽然让考生明确了自己的分数和位置,但考生仍然无法知道其他人怎么填志愿,不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因而并不能完全避免报考的盲目性。其中,处于中间阶段考分的考生其志愿最为难填。原因很简单,分数很高的学生他们的排名在全省名列前茅,可以报考北大、清华等名校;分数较低的学生,可以报考高职、大专,撞车的可能性不大;而那些处于一本线或二本线的学生,由于分数不低,不会仅仅满足于报考一般学校。同时这部分考生数量又是最大的,相互间无法准确了解别人报考的情况,这样就容易出现部分报考学校过分火爆的现象,撞车在所难免。

此外,我省的一些高校也对“知分填志愿”后的生源表示了担忧。省城一所重点大学招生处的老师告诉记者,以前学校还能收到一些撞车的高分考生,如果今年实施了“知分填志愿”,那么好的生源将会有所减少,对本省高等教育也会带来冲击。

提醒:

志愿填报应留有余地

如何避免考生志愿“扎堆”,是“知分填志愿”政策实施后面临的最大挑战。采访中,教育界人士都表示考生填报志愿时要慎重对待自己的选择,留有余地。同时要及时掌握其他同学的志愿信息,了解所报考学校的招录形势,权衡利弊、谨慎选择。

以往高考后,很多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容易抱着一种侥幸的心理,认为别人可能不会报考,想大胆冲线。尤其是“临界线”的考生,往往以为自己正好搭在高校录取线上,就“大胆”填报,这样风险很大。理性的报考方式是正确分析自己的实力,冷静地选择学校,同时积极与自己拟选择的第一志愿学校联系,或上网了解学校近年来的录取情况,进行分析后理智地选择。

如果考生在报考第一志愿时已经是冒了很大风险,那么余下的参考志愿要有合理的梯次分布,否则,假如第一志愿无法实现,后面的志愿也就危险了。此外,各高中学校也要加强信息交流,了解各校学生报考的情况,及时进行调控,给考生以正确的指导。

除了要关注学校本身外,专业和兴趣爱好也应该成为考生填报志愿时考虑的因素。将学校和专业结合起来选择,只考虑专业选择面太小,只考虑学校容易被束缚在某几所高校中。

(本报记者 张晓嵘)

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实施数年的考生高考后估分填报志愿的做法今年将有望成为历史,我省高招的一项重要改革形式“知分填志愿”正在紧张酝酿中,不久将揭开盖头。

所谓“知分填志愿”,即是考生高考成绩、分数线,甚至分数段人数、考生成绩排名公布后,考生根据有关信息再行填报高考志愿。由于习惯于传统的“估分填报志愿”,许多老师、家长和考生对于这种新型的志愿填报方式并不甚了解和掌握,本报由此特别邀请了数位业内嘉宾走进《教育视线》“教育会客厅”和广大读者畅谈“知分填志愿”的利弊和方法以未雨绸缪,仅供参考(有关政策最终以安徽省教育厅文件为准)。

明明白白“撞车”

王 勇(合肥一中副校长) 在我国,高考填志愿有三种形式:考前填志愿、估分填志愿、知分填志愿。既然是志愿,就涉及双向选择,就得承担一定风险。相比较而言,虽然“知分填志愿”相关配套政策还没出台,但从字面上理解,就可知“知分填志愿”比“估分填志愿”肯定少了“估分”环节,这就进一步降低了风险,此政策的出台也就更能维护考生利益。但“知分填志愿”还是不能规避志愿“撞车”,可以说,“估分填志愿”稀里糊涂“撞车”,“知分填志愿”就是明明白白“撞车”。

不管是哪一种志愿填报方式都有利有弊,然而,学生家长总是希望得到高校100%的承诺,总想把这项风险转嫁给高校。由此,在没有任何经验借鉴情况下,“知分填志愿”让中学工作量加大,学校不仅要为高校与学生牵线搭桥,给学生提供各个高校的信息,还要为学生解析相关的专业等等。

“高分数段”学生将受益

牛和荣(合肥六中副校长) 学生家长最担心的是教育不公平,因此假如实行“知分填志愿”新政,有必要在细节上维护最广泛考生的利益。众所周知,高招政策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在老百姓的心目中,现在依然比较“神圣”。因此,如何保住这方净土、绿洲?如何更好地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如何杜绝利用社会关系走“后门”等问题必将成为关注的焦点。

另外,在高校招生方式没有完全改变的情况下,“知分填志愿”可以确保“高分数段”学生顺利“走掉”,并被录取到比较满意的学校、专业。在一定程度上,“知分填志愿”遏制了因高分“撞车”而复读的恶性循环,同时保证了“高分数段”学生的切身利益,为社会、家庭、学生节约了不必要的投入,最终实现了分数与志愿的匹配,彰显高招的公平、公正。

同时,为了能更好地对学生负责,为家长提供方便。教育主管部门还应在分数条上标注考生的全省名次,在媒体上公布各个分数段的考生人数。同时,高校不能只录取第一志愿,要理解考生填报 “第二志愿”的心理。对于考生来说,就更应该根据自己的实力、兴趣、爱好填好志愿,不可盲目投向热点城市、热门高校和专业。

对高校招生冲击很大

陈明华(合肥八中副校长)“知分填志愿”有利有弊,相比较“估分填志愿”而言,“知分填志愿”对估分不准的考生更有利。同时,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知分填志愿”可能带来的只是压力小了,从根本上讲,看着分数填志愿,难度系数还是没多大变化,因为同等档次的学校很多。

我认为,假如实施“知分填志愿”政策,高校在皖招生将受很大冲击,比如考生填报某海洋大学,在不知分的情况下,就可能为了稳当而填报。但分数一旦揭晓,填报可能性就会大幅降低,这必然会影响到外省普通高校在安徽的招生计划。我还是比较赞成去年实施的平行志愿填报方式,如果“知分填志愿”还能保留平行志愿这类政策,那就最好不过了,如果不能这样操作,我认为其优势不大。

填报志愿风险没降低

唐 华(合肥一六八中学副校长) 假如实行“知分填志愿”政策,其配套政策的出台应该听听中学方面的意见。我个人认为,它还是没有降低志愿填报风险,可能给学生和家长在感觉上觉得好一点,相比较而言有了一定的把握,但结果没多大区别。因为即使你知道自己分数而填志愿,但对其他考生的更详细信息还是弄不清。

“估分填志愿”改为“知分填志愿”,只是志愿方式的改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要改革,就得让眼光更宽广,改革高校的录取方式。摒弃“卷子”填志愿的方式,加强学校自主招生,让学生上自己愿意上的学校,让高校招自己想招的学生。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艺术类不实行知分制不会吃亏,又不是你一个人不知道分数,大家都不知道。

艺术类为什么要提前报志愿?因为教育厅是这样安排的。

以上就是青橄榄整理的平行志愿是怎么录取的?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青橄榄。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平行志愿是怎么录取的?”相关推荐
高考改革的平行志愿录取规则是什么?
高考改革的平行志愿录取规则是什么?

高考志愿填报及录取规则 高考志愿填报是考生根据自己的成绩和兴趣,在一定范围内选择心仪的学校和专业,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填报。而录取规则则是学校根据考生的综合素质、高考成绩以及填报的优先顺序,依据相关政策和规定进行录取。 在填报志愿时,考生需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分数线和加分项目:不同学校和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存在差异,考生应该了解各个学校和专业的分数线要求,并结合自己的成绩情况

2024-06-19 20:26:43
平行志愿和顺序志愿的区别是什么?
平行志愿和顺序志愿的区别是什么?

平行志愿和顺序志愿的区别是什么? 平行志愿按分数优先,志愿填报的顺序依次检索录取。顺序志愿是指在填报志愿的时候,院校有先后顺序,根据分数从高到低向相应的院校投档;而平行志愿是批量投档,遵循着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考生只能被志愿中的一所院校投档。 顺序志愿和平行志愿哪个先录取 投档原则不同。传统志愿的投档原则是“按照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投档”,而平行志愿的投档基本原则是“按分排序,遵循

2024-06-22 15:24:31
什么是平行志愿?什么是顺序志愿?
什么是平行志愿?什么是顺序志愿?

什么是平行志愿? 平行志愿是指高考招生同一类别、同一投档段次中若干具有相对平行关系的志愿。平行志愿投档原则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投档”,先从最高分考生开始,依次检索和投档,当轮到检索某一考生时,遵循该考生所填报的志愿顺序检索,当符合投档条件且院校有计划余额时,即被投档。 什么是顺序志愿? 顺序志愿是指在同一个录取批次设置的多个院校志愿有先后顺序,如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等,每个志愿只包括一所

2023-05-17 16:35:27
平行志愿的投档过程是什么样的?
平行志愿的投档过程是什么样的?

平行志愿的投档原则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投档”。即对同一批次线上未被录取的考生按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进行一次性投档。 本科平行投档时根据考生所填报志愿院校顺序,投档到排序在前且有计划余额的高校。比如,某考生所报志愿为A、B、C、D等几所院校,投档时,批次线上考生先按分数大排队,然后由计算机逐一检索考生志愿,如果符合A校投档条件且A校有计划余额时,则投档到A校;如果不符合A校的投档条件,则

2023-05-17 16:25:55
高考志愿是平行志愿吗
高考志愿是平行志愿吗

高考志愿是平行志愿吗 大部分省份的大部分批次的高考志愿都是实行平行志愿,只有一小部分省份和批次的高考志愿实行顺含稿序志愿。平行志愿填报后,高校虽是平行录取,但同样是有顺序的,会按照考生自己填报的顺序依次进行检索;若第一所院校录取不上,后面几所院校有可能都录取不上,成为无效志愿。顺序志愿,第一志愿非常重要,高校可以看到学基或生把自己学校放到哪个位置了;平行志愿,你所有的高校都看不到自己在志愿表中

2024-06-19 23:05:34
高考平行志愿填报录取规则是什么
高考平行志愿填报录取规则是什么

高考平行志愿填报录取规则是什么 步骤/方法 如何正确填报平行志愿 在报考平行志愿的时候,一定要把学校分成各个档次,因为平行志愿在录取的时候,是从第一个到最后的一一个的,如果第一一个报考的学校录取你了,系统就不会在其他报考的学校,第一报考的学校没有被录取,系统才会识别第二个报考的学校,可见我们报考平行志愿的时候,学校的顺序是非常重要的。 报考平行志愿,我们还要找到可以参考的数据

2024-06-22 10:06:02
高考填报志愿顺序(高考平行志愿的顺序是怎样的?)
高考填报志愿顺序(高考平行志愿的顺序是怎样的?)

高考填报志愿顺序 高考志愿填报按什么顺序介绍如下: 平行志愿的投档原则为“分数优先,遵循志愿”,而顺序志愿则是根据“志愿优先,按分排序”。平行志愿投档时,根据有关高校提出的调档比例,按照投档原则进行投档。 高考志愿录取顺序规则 1、位次优先 一个考生对应一个位次,这个位次是唯一确定的,也就是说,考生的分数在排序的时候起到关键的作用。分数高的考生排在前面,

2024-06-18 12:48:26
21年高考45个平行志愿怎么分布的?
21年高考45个平行志愿怎么分布的?

高考政策?? 2021年新高考政策解读 “3+3”模式 在高考新方案中,文理不分科已成各地高考改革趋势,高考科目“3+3”也成众多省份未来高考的新模式。 “3+3”模式是指,报考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其高考成绩将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学生不再分文理科,可以自主选择选考科目。就3门选考科目而言,各地多采用“6选3”模

2024-06-21 05: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