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2 17:12:47 | 青橄榄
首先肯定是老师、身边读大学的哥哥姐姐以及自己搜集信息的能力,
1、老师带过很多届的学生,所以对于填报志愿、选择专业这一块肯定比学生有经验,学生在选择院校时,也应该多听取老师的意见,毕竟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去一所好大学。
2、身边有正在对大学的哥哥姐姐更好,因为他们都是这样过来的,他们当初在选择专业时肯定也是煞费苦心,所以也可以多问问他们,看看他们怎么做的。
3、对于自己来说,自己一定要多搜集信息,如今的互联网这么便利,上网能够很容易查到某大学的招生信息、就业情况等等,所以要利用好这个中介。
总的来说,填报志愿也是高考的最后一道门槛,一定好仔细慎重考虑。
高考填志愿需不需要找机构,需要根据考生个人对志愿填报的了解程度具体而定,通常情况下,考生不需要找机构。 高考志愿表中,在院校、专业的下面设置一个“专业服从调剂与否”栏目,究竟填报“服从”还是“不服从”,要求考生必须在学校与专业之间进行一次博弈。
当然,这里的基本前提一定不能忽略,即平行志愿的A、B、C、D四所院校之间一定要保持足够的、合理的级差,从高到低,依次应该有5至8分的距离。
级差的确定则应当以往各个院校及其内部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为依据,整理、分析出院校及专业的基本走势,这是填报志愿必须要做的基本功。然后,再对照自己的成绩或区域排名位次,做出适当的选择。
扩展资料:
高考填志愿的相关注意:
出于策略性的考虑,越来越多的已经达到一本录取线、甚至高出许多分的考生在一本的志愿里,纷纷选择“不服从”,目标主要是为了考取二本中理想的院校、理想的专业,而变相放弃与自己分数相当的一本院校。
因为虽然是一本的成绩,但名校却进不去,差一点的一本院校又提不起兴趣,直接放弃一本的志愿全都不填吧,有可能与意想不到的机会失之交臂,所以干脆就填上最理想的名校、最好的专业,录取最好,不录取也不失去什么,但就是绝不服从调剂,进而表现出足够的胆略与智慧。
除少数刚刚“踩线”的院校外,一般说来,投档线都会高于批次线、而低于录取线。从理论上分析,进档却没有被录取,考生档案则必须被退回,再次投向下一批次的院校,即被称为“退档”。“退档”对于考生而言,意味着无形中至少减少了一种选择,所以,各个院校都尽量压缩自己投档比例,大多在1:1到1:1.05之间。
2023-09-22 03:27:47
2023-10-17 01:23:38
2023-11-19 11:54:20
2024-01-06 04:38:42
2023-08-26 08:40:15
2023-09-08 07:0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