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青橄榄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高考的等级是如何划分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小高考的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按名次来排的,某省高考必测科目以考试总人数划分出等级,前5%为A+,20%为A,50%为B。
而选测科目的小高考是按分数来排的,90分向上A,75分向上B,没有A+这一类。
绩点是评估学习成绩的一种方法,国内大部分高校通用的计算方法是:绩点=分数/10-5,学分绩点=学分*绩点=学分*(分数/10-5)(90分以上按90分计算)。
某些学校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所采用的是分段绩点法,强调按分数区分绩点层次。如下:
青橄榄
4-3*(100-f)^2/1600
平均绩点:(课程学分1*绩点+课程学分2*绩点+课程学分n*绩点)/( 课程学分1+课程学分2+课程学分n)
扩展资料:
早在1999年起就开始采用GPA衡量学生学习质量,几年来这种方法已逐步被大家所理解、接受。平均学分绩点换算的方法为把各科成绩按绩点数乘以学分,再以总学分除之。分数成绩和绩点数的换算如下:
90-100分=4.0;85-89分= 3.7;82-84分=3.3;78-81分=3.0;75-77分=2.7;72-74分=2.3;68-71分=2.0;64-67分=1.5;60-63分=1.0;60以下=0。如果一学期修了三门课,英文3学分(成绩4点)、历史3学分(成绩2点)物理3学分(成绩3点)。
那么GPA是(4×3+3×2+3×3)÷9=3。
为了使GPA准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教务部还规定各门课程都大致符合正态分布,再次强调:各门课程最后确定的总成绩中,优秀率(85分以上)原则上不超过20%,不及格率(60分以下)应有1%-10%。
各院系教务员在录入成绩之前,应对成绩分布进行检查,如偏离太远,应将成绩交院系主管教学的院长/主任,要求任课教师对成绩作出微调。另外,全校通选课、公共选修课作为全校学生必修的课程,成绩更加应该符合学校给出的分布,这对于GPA评价的公正性尤其重要。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绩点

高三学习计划
学习看方法,我以前写过总结!
看看下面的,数学和理综都会有很大的效果~!专为最后70多天写的,只要能提高你们的成绩我就心满意足了~!
首先:依次自问几个问题!
1,数学中不重要?物理呢?
答:数学到了大学是必学的课程,所有功课,理科包括文科里的经济、管理、
会计等都是对数学的要求很高的。而且,数学培养了人分析的思维,这应自我感觉得到。所以现在就不是讨论他重不重要的问题了,讨论怎么学好他了~!物理也一样,所有理科工科都要在大学学习大学物理。
2,数学在高考中到底想考什么?何谓能力?
答:现在高考已难以预测要靠什么题了。众多预测卷也只是为赚钱而出而已,题型想必你应该都清楚,在高考考什么的~!我们怎么以不变应万变呢?就是能力了。也可以说是数学的思维~!说得好象很深,了解后方知道它的魅力所在,会使你有提壶罐顶的感觉,从此不怕数学~!这在之后漫漫说~!
3,物理是什么,怎么这么难学?
答:物理就是解释生活中的科学规律,是最实用的,数学的作用也基本是为他服务的!物理比数学还要注重思维锻炼,单靠作题可以说效果是很低的。一定得搞清楚本质,何谓本质?就是所有公式定律到底要表达个什么意思,有没有其他的表达的方法,他们的由来。你是否亲自推过公式?如果推过,那什么都忘不了的~!**所以就把公式先推导一遍吧!
先大致了解的几个敢于这些学科的理解问题,也对他们有个初步的了解,于是就进行第二环节:怎么具体学,具体做,在短时间内提高立刻成绩呢?
先说数学~!
步骤:
1,放弃题海战术。痛恨做题吗?痛恨!就少做吧,作题是用来麻醉人的,不是用来学东西的,在高三!做题能使你有种安心的感觉,认为你是尽力了,但想一想,没有去寻找更好的方法来学习,怎么能说是尽力了呢?只能说是时间上花得多而已~!并不能说就问心无愧了~!所以先放弃整天的做题,有计划的,目的的做才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下面将说怎么来实行这~!嘿嘿~!
2,先拿起第一轮复习资料,翻开目录,发现了什么?废话,当然是学的知识啊,什么第几章的第几节啊,对!那就做下面的工作:把常考的知识圈起来。之后会发现怎么都是长考的呢?可见知识点是有限的,重要的都是要考的,但是所有的知识又都是由那些章节排列组合而成的~呵呵。 任意几个组合就可以出一种题型,一种题型可以出千万个题。所以要做完所有的题,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但做题是做不完的~!所以做题的最低境界就是见题就做,把时间都浪费了~!时间宝贵吗?你一定会说:当然宝贵啊~!那我问你为什么要把这么宝贵的时间浪费在大量做题上面呢?做题重要啊!我不知道为什么重要!我们为了学习知识而做题,不是为了把资料上的题都做完,对好多人来说是都算完,大量的时间浪费在计算上面了~!之后我要说个看题的方法~!!
先举个例子说明怎么来学习某章节的知识!立体几何吧!
立体几何我们做了非常多的题,其实我觉得根本没必要去做那多!高考的这个大题首先一定出的是规则的几何图形,为什么呢?他要考虑到数学教材AB两中版本,文理是不同的,但高考这个题是相同的、!所以很好建立坐标系,所以其他的难以建立的题可以少做了!只能说是少做,因为选择还是可能考的!这不多说,说说怎么学这章!出的题只有6种题型1直线与直线的夹角,2直线与平面的交角,3平面与平面的夹角,4求体积 5求点到面的距离,6点到直线的距离。6是很少考的。你会说这我也知道啊!可能是的,但你有没有总结下每种怎么解题呢,步骤什么,写在笔记本上?这样才有深刻的印象。主要是很多人是通过大量做题才知道是这些题型!其实,完全可以看着目录,回忆高2做的这方面的题,就可以总结出来的!再翻翻资料,找那些题看看,不用做,看看就知道考的什么嘛!所以在我高3时,几何的建立坐标系的题,我基本是不做的!所以哦,总结后才能有目的的作题,可以做很少的题!如果总结中有中类型不会,那就恭喜了!你发现了一类的问题,向老师问问,搞清楚,这你就学到了很多!嘿嘿!比做题强百倍啊!
厉害的人问老师总是问:老师,这类题怎么做? 其他的人就问:老师,这个题怎么做?一个“类”和一个“个”差别就大了!厉害的人问的时候会问下要是这个题作个什么样的变换,那怎么解呢?搞清楚后,他们会把这种题的解决方法写在上面,做了变换怎么解也写在上面!嘿嘿!另外的人则是把题和答案抄在上面!就完了!以后照样做错相同的只做很小变换的题!!我的数学笔记本只有那么薄薄的一本,上面的题的个数估计只有几十个,但这是几十个题型,高考是很难超过几十个题型的!超过了,那将是全年级也没有多少人会做的!就像高考最后一题样!嘿嘿!失态了!把我自己高估了!
所以笔记本是用来归纳的,不是用来抄题的!
* 重新把笔记本从前到后看一遍,是不是有很多已经忘了呢?是因为没做归纳,那是很容易忘的!那就从新做一遍归纳吧!这是必须要做的工作!
*每个题都把它分为几个知识点,哪个不明白就主动去搞明白是怎么回事!一个题不会,不是都不会,是某个地方不会而已,就去专攻这个知识点!这样省很多时间!不搞清楚,以后还是要做错,还是要花时间郁闷!呵呵!平时郁闷还不要紧,到了高考就麻烦了~!
*再说怎么在这几十天搞,怎么具体在每天学习?
看了上面,可能觉得很道理,但不知道怎么去做,是吧!那就看看下面的吧!
***资料再不能全部都要做完了,来不及了!我想说的是怎么做题:每个题都要看一遍,还是像你以前习惯那样,只是觉得读完题后觉得肯定会做的,就不要再去做了!浪费时间啊!就看下一个题吧!直到感觉不太会就去把结果做出来与答案对对!!嘿嘿!你会发现你可以节省一大半的时间的!这样可以“做”很多题,比起以前!
有的人整天玩,作业不做,资料上哈是空的,但是考试就是可以考高分,他妈的就是毛人,嘿嘿!是吧!现在知道原因吧!他们在等待新的题型的出现呢?也学学吧,哈哈!
归纳做笔记;“看”题,这两个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实用的!
第三环节;
说一些在,怎么对付高考的技巧吧!
** 做选择题是很有技巧的!学会几个一定要学会的方法:1,数行结合法 2,特殊代值法,3极限假设法 。 很遗憾的是我这里不好表达,举的一些例子也不好打在电脑上,所以你一定要在外面书店里找找这方面的书了解下,着可以帮你选择很难错,会节省很多时间!有字母的题很难,但要是知道特殊代值法,那就是送分了
还有一类选择题,是比较头痛的。就是个数问题,这样的题错一点就全错,但根据我对
心理学的研究,答案不是最大就是最小,他们就是要把题出得难,这样的题,所以我们可以抓住这个心态利用它!若已经觉得有一个符合,就可能全部都符合,已经有一个不符合,就很可能全部不符合!不信,看看高考题吧,看看概率有多大~!嘿嘿~!这是很多高手也不知道的~!
就对数学的感觉我基本就这些了,其他我就觉得和另外人差不多了~!就这么点底子,嘿嘿,搞了不少分~!当然也不太高~!别人要是学到我这些,那八九要比我考得高了,例子也不是没有~!
这些一个月是完全可以学会 的~!
最后说下怎么做选择题的大题:放弃两部分,1数列放缩推论的不认识的题!2解析几何的难题
理综怎么考?
就具体的学习和数学差不多,就考试我想重说我的“研究”成果:先做选择,再
化学,生物,最后物理~!相信物理一定难~!我是觉得他难的~!
最后我把几点重要的重新搞在下面:(用东西抄下来)本来本子上写了好多,包括例子,但难以表达~!所以具体的大多删了~!可能说服力不够~!
归纳方法从立体几何上得出,好好想想怎么回事吧~!
,
,
,
**所以就把公式先推导一遍吧!
先说数学~!
步骤:
1,放弃题海战术。
2,先拿起第一轮复习资料,翻开目录,发现了什么?废话,当然是学的知识啊,什么第几章的第几节啊,对!那就做下面的工作:把常考的知识圈起来,向上面的立体几何一样归纳~!非常重要~!
笔记本是用来归纳的,不是用来抄题的!
* 重新把笔记本从前到后看一遍,是不是有很多已经忘了呢?是因为没做归纳,那是很容易忘的!那就从新做一遍归纳吧!这是必须要做的工作!
*每个题都把它拆分为几个知识点,哪个不明白就主动去搞明白是怎么回事!一个题不会,不是都不会,是某个地方不会而已,就去专攻这个知识点!这样省很多时间!
***资料再不能全部都要做完了,来不及了!我想说的是怎么做题:每个题都要看一遍,还是像你以前习惯那样,只是觉得读完题后觉得肯定会做的,就不要再去做了!浪费时间啊!就看下一个题吧!直到感觉不太会就去把结果做出来与答案对对!
** 做选择题是很有技巧的!学会几个一定要学会的方法:1,数行结合法 2,特殊代值法,3极限假设法 。 (特殊代值法绝对在高考用得到)到书店找相关资料,或向老师了解~!
理综怎么考?
就具体的学习和数学差不多,就考试我想重说我的“研究”成果:先做选择,再化学,生物,最后物理~!相信物理一定难~!我是觉得他难的~!
最后说一点:这些在头几天要每天都看几遍,随时随刻的看,一有空就看,这样印象就深了~!是吧~!否则是很难改变原有的思维的~!把重要的贴在每天一定可以看得到的地方~!如:桌子翻盖里面、笔记本的第一页、等等,多贴些~!
这些具体可以实行在所有做题的过程中,也可以在空余自习时间里~!
就是很怕你做题时就把这些忘了一干二净~!
有人说七天成自然,21天成习惯~!那就坚持吧~!
里面几个具体的执行方法发现没有?这是以前所没有说的~!
两个月生活制定详细的计划.
全天放假时:
时间 内容 备注
8:00-9:00,
英语阅读/古文背诵/历史政治课文 课外读物,加大词汇量/记忆名句名篇
9:00-9:30 外出呼吸,散步 调节放松
9:30-11:00 做数学练习题 课本课外相结合,以课本题为主
11:00-2:00 吃饭,午睡, 恢复体力精力
2:00-3:00 地理练习题 重点自然地理,做好两本题
3:00-4:00 娱乐时间
4:00-5:00 做英语练习题/语文练习题 重点完形填空/重视字词积累,每天两篇古文阅读,
5:00-8:00 吃饭,看新闻,运动 了解国内外大事,加强身体锻炼
8:00-9:00 看文学书 提高语文语感
9:00-10:30 自由复习 根据情况选择科目,补弱科目
10:30-11:00 大声朗读英语 夜深人静效果好
放半天假时:
12:00-2:00 吃饭,午睡
2:00-5:00 回顾当天所学作相应练习题
5:00-8:00 吃饭,看新闻,做运动
8:00-9:00 做数学练习题
9.00-9:30 准备次日课程
9:30-11;00 静默历史事件,时政问题
注:每周有一天自由安排,根据情况而定.
高三复习计划
把高三的复习计划分为三大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任务、不同的目标和不同的学习方法。
第一阶段,是整个高三第一学期时间。这个阶段时间大约五个月,约占整个高三复习的一半时间左右。这个阶段可以称为基础复习阶段。学校里每一个科目都在逐册逐章节地进行复习,我们自己也应该和学校的教师步伐一致,进行各科的细致复习。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五个月,把每一科在高考范围内的每个知识点都逐章逐节、逐篇逐段,甚至农字逐句地复习到,应做到毫无遗漏。这个阶段,复习中切忌急躁、浮躁,要知道“万丈高楼增地起”,只有这时候循序渐进、查缺被漏、巩固基础,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只有这时候把边边沿沿、枝枝杈杈的地方都复习到,才能在今后更多的时间去攻克一些综合性、高难度的题目。
这个阶段,还有一项重要任务,这就是高三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这次考试十分重要,它既可以检验自己一学期来的复习效果,又可以查找自己急待解决的问题漏洞,还可以向你提出新的挑战。因此,我们把它戏称为一次“小高考”。这次考试还有一层特殊的涵义:它是高校招生中保送、推荐、评选市级三好学生的重要依据。我这里,特别提醒学习较好的高三同学,要格外重视这次考试。
第二阶段从寒假至第一次模拟考试前,时间大约四个月。这个阶段是复习工作中的最宝贵的时期,堪称复习的“黄金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个时期复习任务最重,也最应该达到高效率的复习。也可以将这个阶段称为全面复习阶段。 我们的任务是把前一个阶段中较为零乱、繁杂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找到每科中的一条宏观的线索,提纲挈领,全面复习。这个阶段的复习,直接目的就是第一次模拟考试。第一次模拟教育是高考前最重要的一次学习检验和阅兵,是你选报志愿的重要依据。一模成功,可以使自己信心倍增,但不要沾沾自喜;一模受挫,也不要恢心丧气,妄自菲薄。应该为一模恰当定位,在战略上藐视它,在战术上重视它。
第三阶段从一模结束至高考前,时间大约两个月。这是高考前最后的一段复习时间,也可以称为综合复习阶段。随着高考的日益迫近,有些同学可能心理压力会越来越重。因此,这个时期应当以卸包袱为一个重要任务。要善于调节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节奏,放松一下绷得紧紧的神经。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在此时,第天不必复习得太晚,要赶快调整高三一年紧张复习中形成的不当的生物钟,以保证充沛的精力。另外,这个时期不必再做过多的过量的习题,更不应死抠难题和偏题,应该做少而精的练习。比如,花些工夫研究研究历年高考的题目,因为这些题目既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精品,又是高考命题人意志的直接体现,可谓字字珠玑。在复习中,我们中做题应先易后难,选择题拿不准也不要放弃,选一个最可能的空填上等等。
以上我介绍的是我在高三时的复习计划和体会。我想,我们在复习中,更重要的是从一点一滴做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也应该重视日常每天每周的复习安排。
在高三一年的复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合理安排每一天的复习时间。在紧张的复习过程中,每天可供我们自己利用的时间并不多,其中最长的一段时间大约就是每天晚饭后至睡觉前的三个多小时时间。能否利用好这段时间,是高三复习成败的关键。在这方面,我的体会是不要在一个晚上把五科全复习到,这样做只会不分主次、自找麻烦。试想,仅仅是不足四小时的短短的一段宝贵时间,怎么能经得起五科的轮番轰炸呢?因此,我建议大家在一个晚上专攻一门到两门,抓住重点,集中精力,以争取达到较高的学习效率。我在高三每天晚上复习时,周一定为数学日,周二定为英语日,周三定为物理日,周四定为语文日,周五定为化学日,每晚集中精力复习一门功课,长期坚持,效果不错。

我的小高考不行,我该怎么办?谁有好的速成学习方法?
其他回答 共 5 条
1、制定计划
要学习好,首先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为有计划就不会打乱仗,就可以合理安排时间,恰当分配精力。
基本要点:
第一,要有正确的学习目的。每个学生的学习计划,都是为了达到他的学习目的服务的。正确的学习目的,是正确的学习动机的反映,它是推动学生主动积极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
第二,计划内容一般分五个部分:
①全学期学习的总的目的、要求和时间安排。
②分科学习的目的、要求和时间安排。优秀中学生的学习经验表明,在制定分科学习计划时要注意两点:要特别重视马列主义的基础知识、语文和数学三门学科的学习。学好这三门学科,是学好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学习要有重点,但不能偏废某些学科。
③系统自学的目的、要求和时间安排。
自学内容大致有三方面:
①自学缺漏知识,以便打好扎实的知识基础,使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能跟上和适应新教材的学习。
②为了配合新教材的学习而系统自学有关的某种读物。
③不受老师的教学进度的限制提前系统自学新教材。
④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和其他学习活动以及阅读课外书籍的目的、内容、要地和时间安排。
⑤坚持身体锻炼的目的、要求和时间安排。
第三,要从实际出发。一个中学生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质量,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上述五个部分的计划内容都是不可缺少的。但是由于每个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因而在订计划时,每个人的计划重点和要求也是不同的,并不是每个中学生在任何情况下制定学习计划都必须包括以上五个部分。有的中学生的学习基础很差,就不必急于去系统自学课外读物,而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学缺漏知识和弄懂课本内容上。总之,要制定一个对学习有指导意义的计划,必须从实际出发,也就是要实事求是地摸清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自己实际掌握的知识程度出发。
第四,在执行总的学习计划过程中,还要制定月计划和周计划,以高度的学习热情和顽强的学习意志保证总意志的完成。有的优秀中学生每天还有一个学习小计划,严格要求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2、课前自学
课前自学是学生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率的学习成果的基础。如果不搞好课前自学,上新课时就会心中无数,不得要领。老师灌,自己吞,消极被动,食而不化。反之,如果做好了课前自学,不仅可以培养自学能力(主要是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知道自己有哪些问题弄不懂,主要精力应集中在解决哪个或哪几个问题上。对新教材有个初步的了解,就可以集中精力对付新课的重点和自己理不懂的难点,配合老师授课,及时消化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
基本要点:
第一,根据老师的教学进度,教材本身的内在联系和难易程度,确定课前自学的内容和时间。
第二,课前自学不要走过场,要讲究质量,不要有依赖老师的思想,要力争在老师讲课以前把教材弄懂。
第三,反复阅读新教材,运用已知的知识和经验,以及有关的参考资料(包括工具书),进行积极的独立思考。
第四,将新教材中自己弄不懂的问题和词语用笔记下来或在课本上做上记号,积极思考,为接受新知识作好思想上的准备。
第五,不懂的问题,经过独立思考(包括运用参考资料)后,仍然得不到解决时,可以请教老师、家长、同学或其他人。
第六,结合课前自学,做一些自选的练习题,或进行一些必要而又可能做到的某种实际操作、现场观察、调查研究等,以丰富感性知识,加深对新教材的理解。
第七,新教材与学过的教材是连续的,新知识是建立在对旧知识的深透理解的基础上的,课前自学若发现与新课相关的旧知识掌握不牢时,一定要回过头去把有关的旧课弄懂。
第八,做好自学笔记。
3、专心上课
上课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认识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按上面要求做好课前自学,学生就能更专心地上课。“学然后知不足”,往往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处于优势兴奋状态,能更为主动和灵活地接受老师授课。
基本要点:
第一,带着新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在课前自学中弄不懂的问题与词语,有目的地认真听讲和做实验。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认真观察,积极思维,力争把当堂课的学习内容当堂消化。
第二,将自己通过课前自学而获得的对新教材的理解与老师的讲解加以比较,加深对新教材的理解和记忆,纠正原先自己理解上的错误。
第三,认真做好课堂笔记。
第四,在上课过程中要积极提问,并将课堂上没有机会得到解决的问题,用笔记下来,以便课后解决。
4、及时复习
课后及时复习能加深和巩固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系统地掌握新知识以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所以,科学的、高效率的学习,必须把握“及时复习”这一环。复习时间的长短,可根据教材难易和自己理解的程度而定。
基本要点:
第一,反复阅读教材,反复独立思考,多方查阅参考资料和请教老师与同学,使通过课堂教学仍然弄不懂的问题尽可能得到解决,达到完全理解新教材的目的,以便用所学的新知识准确地指导独立作业。
第二,抓住新教材的中心问题,对照课本和听讲笔记,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进一步弄懂新课中的每一个基本概念,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加深巩固对新教材的理解。
第三,在复习过程中,对一些重要而又需要记住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应尽可能通过理解加以记忆。
第四,一边复习,一边将自己的复习成果写在复习笔记本上。勤动脑与勤动手相结合。
5、独立作业
独立作业是学生经过自己头脑的独立思考,自觉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的过程。如果按要求抓好以上几个环节,独立完成作业是不困难的。
基本要点:
第一,解答每一个问题和做每一个实验,都应该是学生自己运用所学的知识认真地进行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结果。
第二,克服做作业的盲目性。做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知识水平,适当地选做一些难度较大的有代表性的综合性练习题,发展思维能力,培养灵活运用知识解决较复杂问题的技能。
第四,对于难题,要反复阅读教材(包括与解题有联系的旧教材)和听讲笔记,认真钻研参考资料,加深难题的理解,促成问题的解决。经过独立思考后,问题仍然不能解决,可请教老师和同学。与老师和同学开展问题讨论,是打开思路、解决问题的一种好方法。
6、解决疑难
在独立作业的过程中,有时自以为做对了,但经老师的批改后,发现实际上是做错了。为什么会做错呢?有的是疏忽大意造成的;有的是由于对新知识和与新知识有联系的旧知识的错误理解。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纠正在运用知识于实际的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对知识的错误理解的过程,就是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这种对知识的错误理解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所获得的一知半解的知识,就会严重地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结果必须导致学习无法有效地继续进行下去。
基本要点:
第一,认真分析作业做错的原因。
第二,将做错了的作业重新做一遍。
第三,经过反复独立思考,如果还弄不清做错作业的原因可请教老师和同学,直至弄懂为止。
对学生进行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的独立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做好系统小结的基本要点,除前面所述做好课后及时复习的要点适用于本环节外,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基本要点:
第一,系统小结是在系统复习基础上进行的。
第二,以教材为依据,参照课堂笔记、作业和有关学习资料,对要进行小结的知识进行系统复习。
第三,抓住一个和几个重要问题运用科学和思维方法(分析、综合、对比分类、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具体化等),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积极的思维,揭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概括化(将大量的知识归纳为几条基本理论)用一个简明的表格或提纲,或几句精炼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科学思维方法的运用,应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第四,在小结过程中,要注意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第五,在小结基础上,检查学习计划执行的情况,进一步修订或制订下一阶段的学习计划。
7、课外学习
课外学习活动,(包括阅读课外书籍和报刊、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科技活动和科学竞赛等)是学生通过课内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了学习兴趣,很希望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用于课外学习活动,进一步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需要。课外学习活动是学生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学习的知识,而且能满足和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
基本要点:
第一,要尽可能与课堂学习内容相结合。
第二,课外学习活动的内容和时间要适当,不要影响正常的课堂学习,身体锻炼和社会活动。要注意劳逸结合。
第三,在课外学习活动中,要尽力做到学练结合,手脑并用,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
第四,要争取老师的指导提高课外学习活动的效果。
在运用上述学习方法的时候,应注意下面几点:
第一,要扎扎实实地按每个学习环节的要求去进行学习实践。
第二,开始运用时,不要要求过高、过急。
以上就是青橄榄整理的小高考的等级是如何划分的?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青橄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