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动态 > 正文

我是美术生,应该选生物还是地理呢?

2024-02-17 16:21:20 | 青橄榄

今天青橄榄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我是美术生,应该选生物还是地理呢?,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我是美术生,应该选生物还是地理呢?

我是美术生,应该选生物还是地理呢?

艺术生 ,最佳选择 政治、历史、技术。高考选考7选3不得不说的秘密。如果选的不好,将会影响你的高考成绩,影响你以后读什么大学,继而影响以后你的人生走向。选考科目的成绩不是按卷面分数,而是按照你的名次给分。名次全省位于前1%的都是100分,即使你的卷面分数只有80分。当然卷面考了95分,名次位于前36%,最终分数也只有79分。这就是等级赋分。所以选科目要避开高手。物理:难度指数★★★★★。大学要求指数★★★★★。注定是高手的战场,因为像清华、 复旦 等一流大学基本要求物理,会导致一类高中大部分都会选物理,嘉兴一中、桐高大部分都选了物理。二类高中茅盾中学物理只选了40人,由此可见,如果作为二类高中的学生选了物理,会比较吃亏。物理计算题偏多,适合空间想象力强、计算能力强、数学基础好的的同学选报。化学:难度指数★★★★★。大学要求指数★★★★★。和物理一样,也是高手的战场。一类高中选报同学较多。适合计算能力和记忆能力都强的同学选报。生物:难度指数★★★。大学要求指数★★★。生物被称为理科中的文科,计算题偏少,记忆型题目偏多。以后准备读医科的同学要选报。适合记忆力强的同学选报。技术:难度指数★★。大学要求指数★★★★。技术作为一门新学科,相对于物理、化学要简单很多。二类高中报的学生最多。技术偏于实践动手性,适合动手能力强的同学,特别对电脑有兴趣的同学。历史:难度指数★★★★。大学要求指数★★★。历史是文科中最重要的学科,在一类高中报考人数也很多。历史记忆的东西偏多,适合记忆力好、书写工整的同学选报。政治:难度指数★★。大学要求指数★★政治记忆题目也偏多,题目比较简单,但比较枯燥,比如什么 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等等无聊的知识。二类高中报的学生也很多。适合计算能力比较差、但书写工整的同学选报。地理:难度指数★★★。大学要求指数★★★。地理被称为文科中的理科,其实地理的计算型题目比生物还要多,相对政治、历史,地理要难。适合有计算能力和记忆能力都可以的同学选报。

我是美术生,应该选生物还是地理呢?

我是美术特长生~选文科好还是理科好

建议选文科要好些。理由如下:

1、美术一般大学考的就是艺术设计专业,而艺术设计专业基本上都是发的文学学士学位。

2、便于复习,我们当初学美术,比普通学生学习时间少,而且还因为学美术而错过了课堂的课程,文科大部分都是背诵的知识,即使缺课也无关紧要,以后再补回来就行了,理科就不行,要是缺一节课,老师讲的那些题,那些例子和解题办法就不知道,自己再去琢磨或者问同学就又浪费时间。

3、文科班里气氛活跃一些,对于学艺术也有些熏陶作用,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总是一起说的。

扩展资料:

美术特长生的优势: 青橄榄

选择的大学比一般学生要多,因为普通文理科生是无法报考艺术院校的,除了艺术理论专业。而美术生,通过专业联考和校考,既可以报考美术类专业院校,也可以报考综合性大学。

全国设有美术专业的美术院校超过了 1000 所:包括清华、北大、人大、复旦、南开等名牌大学,并且美术专业是极其受到重视的,美术类所设置的专业也越来越多,每年的招生数量达到了 20 万。

而且,越是985、211类的重点大学对美术专业越重视。美术生考进211、985等重点大学所需的文化分数比普通文理科学生总分低200多分,因此,学美术是上重点名牌大学的有利路径。

我是美术生,应该选生物还是地理呢?

学美术选文科好还是理科好?

综述:建议你选文科要好些,理科美术生也是收的,只是相对少一些。学艺术的一般都是在3月份左右就把专业课考试完了的,有一定的时间来拼文化课,不会吃亏,只是文化课上不同,其他没什么区别。

美术生亦称美术特长生,以美术为专长,参加高考的考生,拥有美术方面的特长,在高考之前要参加全国美术统考,过线后报考美术生高校的美术单招,美术成绩加上高考成绩之和,高校方进行择优录取。

就业方向:

美术生是建立起更高一层次的审美体系,掌握一种可以创造美的方法。 这个体系就是要让你学会用与众不同的方式观察生活中的一切,面对一切,去做人,做事,培养更高尚的修养,建立高尚的人格魅力。

这个创造美的方法,可以让你有一个成熟的赚钱的营生,可以去画画,做美编,做平面,环艺,建筑,等等的设计。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美术生

以上就是青橄榄整理的我是美术生,应该选生物还是地理呢?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青橄榄。
与“我是美术生,应该选生物还是地理呢?”相关推荐
物生地就是个坑?为什么不建议选物生地?
物生地就是个坑?为什么不建议选物生地?

物生地就是个坑?为什么不建议选物生地? 新高考相对于旧高考来说,最大的变化就是选科方式。 新高考选科 不再拘泥于文理两个组合,让考生有了更多的选择。这种选科方式虽然更加自由,但也带来了一些困惑,很多考生认为组合太多,不知道哪一个才是最适合自己的。本期,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关于物生地这个组合的两个问题:物生地就是个坑?为什么不建议选物生地? 一、物生地就是个坑? 其实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

2024-02-13 16:43:26
我是新高考地区2024年的高考生,我该复读吗?
我是新高考地区2024年的高考生,我该复读吗?

我是新高考地区2024年的高考生,我该复读吗? 2024年实行新高考地区高考生,没有考好的建议复读吗。这是一个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 如果考生真的有自己喜欢的学校或者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那么复读一年是值得的。是否复读,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因为复读需要学生努力一年,如果学生自己拒绝复读,或者学生不适合复读,即使这个学校很好,复读也是无效的。因此,当家长和学生考虑复读时,他们应该首先理性思考,

2024-01-05 10:30:42
我是河北高3学生的  5年高考3年模拟B版数学,化学,物理是题还是同步复习  理综呢???
我是河北高3学生的 5年高考3年模拟B版数学,化学,物理是题还是同步复习 理综呢???

我是河北高3学生的5年高考3年模拟B版数学,化学,物理是题还是同步复习理综呢??? 数学,化学,物理前面是分章节知识整合同步复习,还有精题,热点问题,多方面的解题思路,近年高考题会经常哪来当做范例,分析本年高考,预测高考,我高中刚毕业,这些53大部分我都买了,生物整合的非常好,仔细分析之后会有自己的做题思路,理综就只有题了 五三ab区别 五三ab版本的区别如下: ①上市时间 A版

2024-02-10 20:04:00
美术生应该考哪些大学
美术生应该考哪些大学

美术生应该考哪些大学 现在大学的美术系或者独立的美术学院很多专业都是文理兼收的,具体以各个学校不同专业的要求有所不同,当以当年的招生简章为准! 现在美术专业就业前景大不及当年,主要是考生太多,社会需求有限。如果考虑就业,动画、设计、摄影、书法、雕塑目前好一点。 能上什么样的学校要看你的基础、悟性以及将来的打算。专门的美术学院相对比较好,比如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广州

2024-01-04 06:18:54
高三生物应该怎么复习
高三生物应该怎么复习

高三生物应该怎么复习 1、高三的复习,要学会梳理自身学习情况,以课本为基础,结合自己做的笔记、试卷、掌握的薄弱环节、存在的问题等,合理的分配时间,有针对性、具体的去一点一点的去攻克、落实。哪块内容掌握的不好就多花点时间,复习的时候要系统化,不要东一下西一下,最后啥都没复习好。\x0d\x0a\x0d\x0a2、可以学习掌握速读记忆的能力,提高学习复习效率。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学习、复习方法,其

2024-02-09 23:03:57
辽宁高考选科2024 新高考适合差等生选的组合:新高考差生选物理还是历史?
辽宁高考选科2024 新高考适合差等生选的组合:新高考差生选物理还是历史?

新高考适合差等生选的组合:新高考差生选物理还是历史? 在新高考“3+1+2”模式下,成绩好自然是选择物化生这样的学霸组合,那么差等生该如何选择呢?本期我为大家带来新高考适合差等生选的组合,并附上“新高考差生选物理还是历史”的解答,供各位同学参考。 首先我们要明确,新高考实行3+1+2模式的省份包括湖北、福建、重庆、湖南、辽宁、河北、江苏、广东等,其中“1”是从物理或历史中选出一门作为首

2023-12-30 23:19:15
我是2024年新高考地区,该怎么复读?
我是2024年新高考地区,该怎么复读?

江西2024年高考政策 江西2024年高考政策如下: 一、高考3+1+2模式: “3”是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高考原始成绩计入总分; “1”是指在物理和历史中选择一门作为选考科目,即考生必须从物理和历史中选择一门,但不能同时选择这两门,高考原始成绩计入总分; “2”是指从生物、化学、地理、政治中选择两门作为选考科目。按等级折算成百分制计入总分。 二、高考3+

2023-12-13 20:53:47
高考最后一个月,生物应该如何复习?
高考最后一个月,生物应该如何复习?

高考最后一个月,生物应该如何复习? 高三是高考前最为关键的一年,也是最为辛苦和最为有意义的一年。为了帮助同学们增强生物总复习的主动性和实效性,下面就高三生物总复习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树立信心,激发潜能对刚刚跨入高三的同学们而言,要结合自身实际确立合理的奋斗目标。在高三总复习过程中,学习任务是相当繁重的,同学们应当认真对待学习中的每一个细节,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观念,在学习中不断地积累知识,并加以归

2023-12-26 16:5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