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8 13:58:02 | 青橄榄
2024年新高考选科要求如下:
教育部要求同一高校相同专业在所有高考综合改革省份提出的选考科目要求需相同,各高校都是按照教育的选科指引进行选考科目要求编制。
科目要求的本科专业数量占本科专业总数的43.76%,含物理科目的占比为51.79%,含化学科目的占比为46.46%,含历史科目的占比为1.74%,含“物理+化学“科目的占比为45.98%。
可以看到相比以往选科要求,物理、化学2门均需选考才可以报的专业,权重占比有了非常大的提升。“物理+化学“选科或成为理工类专业选择“常规标配“。另外政治学类、外交学、公安学类等专业需要必选政治。化学的权重有了非常大的提升,选考“物理+化学“,几乎包揽了热门专业。
新高考的介绍如下:
新高考选科是随着全国高考试点改革的推进,在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等地相继开始实行的高考政策,于2014年9月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其模式一般为“3+3“,取消文理组合,学生可以自主决定科目组合。与学生自主选科相对应,试点地区的高中开始全面推进“走班制“教学和特色化办学。2022年6月,四川、河南、云南、内蒙古、陕西、青海、宁夏新高考改革方案落地,2025年整体实施“3+1+2“模式。 青橄榄
取消文理科,实行”3+3“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统一高考成绩和自主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高校报宋的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为高校在全国范围内的选科要求,并非所编报的专业招生当年都会安排招生计划。
数学专业新高考选科一般是要求首选物理的,再选科目多数要求不限,也有的学校要求再选化学才可以填报,下面整理了不同学校的不同选科要求,供大家参考。 数学专业新高考怎么选科 院校名称 专业名称 首选科目要求 再选科目要求 北京大学 数学类 仅物理 不提科目要求 北京科技大学 数学类 仅物理 不提科目要求 北京化工大学 数学类 仅物理 化学(1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 北京工商大学 数学类 仅物理 不提科目要求 北京建筑大学 数学类 仅物理 不提科目要求 北京师范大学 数学类 仅物理 不提科目要求 首都师范大学 数学类 仅物理 不提科目要求 中央财经大学 数学类 仅物理 不提科目要求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数学类 仅物理 不提科目要求 南开大学 数学类 仅物理 不提科目要求 河北地质大学 数学类 仅物理 不提科目要求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数学类 仅物理 不提科目要求 河北工业大学 数学类 仅物理 不提科目要求 河北师范大学 数学类 仅物理 不提科目要求 山西大学 数学类 仅物理 不提科目要求 中北大学 数学类 仅物理 不提科目要求 大连理工大学 数学类 仅物理 不提科目要求 吉林大学 数学类 仅物理 化学(1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 长春理工大学 数学类 仅物理 不提科目要求 复旦大学 数学类 仅物理 不提科目要求 华东理工大学 数学类 仅物理 不提科目要求 上海海事大学 数学类 仅物理 不提科目要求 东华大学 数学类 仅物理 不提科目要求 华东师范大学 数学类 仅物理 不提科目要求 苏州大学 数学类 仅物理 不提科目要求 中国矿业大学 数学类 仅物理 不提科目要求 河海大学 数学类 仅物理 不提科目要求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数学类 仅物理 不提科目要求 浙江工业大学 数学类 仅物理 不提科目要求 浙江理工大学 数学类 仅物理 不提科目要求 浙江师范大学 数学类 仅物理 不提科目要求 中国计量大学 数学类 仅物理 不提科目要求 安徽大学 数学类 仅物理 不提科目要求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数学类 仅物理 不提科目要求 厦门大学 数学类 仅物理 不提科目要求 华侨大学 数学类 仅物理 不提科目要求 福州大学 数学类 仅物理 不提科目要求 江西财经大学 数学类 仅物理 不提科目要求 山东大学 数学类 仅物理 不提科目要求 中国海洋大学 数学类 仅物理 不提科目要求 济南大学 数学类 仅物理 不提科目要求 山东师范大学 数学类 仅物理 不提科目要求 郑州大学 数学类 仅物理 不提科目要求 河南理工大学 数学类 仅物理 不提科目要求 中原工学院 数学类 仅物理 不提科目要求 河南大学 数学类 仅物理 不提科目要求 武汉大学 数学类 仅物理 化学(1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 华中科技大学 数学类 仅物理 化学(1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
2024年高考专业选科要求如下:
根据此前教育部要求,高校统一专业(类)在所有实行高考综合改革省份的选科要求应当一致。多省份进入“3+1+2“的新高考模式,2024年起高考不分文理。
选择性考试科目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6门、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结合自身特长兴趣,首先在物理和历史中选择1门,再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
拓展资料:2024新高考科目分析:
1.物理+化学
2024年新高考共有20种选科组合,其中物理、化学两科的覆盖率是最高的,统计下来发现,曾经的“理科标准组合”物理+化学+生物覆盖率高达96%。这个组合对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强,能选的专业多,从数据上来看,是考双一流大学的NO.1选择。
覆盖率其次的是物理+化学+历史,覆盖率也在95%以上,但是这个选择只适用于3+3新高考省份;3+1+2的考生可以选择物理+化学+地理,覆盖率也在95%以上。而物化组合里最低的物理+化学+政治覆盖率大概在90%左右。
2.化学比重大大提升
物化组合的提升和化学单科比重的提升有很大关系,比如历史学类中的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在2019年选科历史就行了,但在2021年,必选化学!这也让原本的3+1+2基本变成了3+2+1。
3.政治地位上升
在新的选科要求中,明确政治学类、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公安类专业,必选政治,也因此,政治的覆盖率也有所提升。
在“3+1+2”首选历史的情况下,含政治的组合(史政地、史政生、史政化)专业覆盖率已经达到了前3名,在46%-47%上下。而且,必须注意的是,如果你家孩子想考公安院校,那么政治基本上就是必选的。
以上就是青橄榄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4年新高考选科要求 2024年高考专业选科要求,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山东高考2024年选科要求 山东高考选科要求如下: 高校各专业根据需要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科目中指定1科、2科、3科或“不提科目要求”。 各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是高校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对学生学习要求自主确定的。因培养要求不同,相同专业在不同高校可能会有不同选考要求。 高校报送的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为高校在全国范围内的选科要求,非所有编报的专业
2024年高考选科要求 2024年高考各大学对选科要求主要变化是: 物理+化学成名校理工类专业标配,占比高达45.07%。 甘肃省教育考试院最新发布《2024年甘肃省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包含了所有2024年拟在甘招生的本科、高职(专科)层次普通高校招生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紧扣新版《指引》的要求,物理+化学成名校理工类专业标配,占比高达45.07%。 该要求对已实施
2024年江苏新高考选科要求与专业对照表 2024年江苏新高考选科要求与专业对照表已经公布,供2024届考生参考,2023届考生仍参考以往公布的专业选科要求,以下是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如有变动,以最新消息为准。 来源: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网址: 省教育厅关于发布2024年拟在江苏招生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选考科目要求的公告 2021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
高考2024年选科要求 高考2024年选科要求如下: 第一类:必限1门选科。考生必须选考该科目。 第二类:必限2门选科。考生必须同时选考规定的2科。 第三类:必限3门选科。考生必须同时选考规定的3科。 第四类:不提选考科目要求。考生任意选考科目都可以报。 2024年高考选考科目注意事项 1、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由各普通高校依据教育部2021年新修订的《普通高校本科
2024年高考分数线 2024年高考分数线:一本录取最低分数线为540分,二本录取最低分数线为490分。 第一个学习习惯就是反复思考的习惯。 学习就像老牛吃草要反刍。一个知识要反反复复的去思考。然后才能对这个知识精通,才能真正的消化变为己用。一个知识要反复思考的点就是这个知识点的引申、扩展、对比、类同、深化等。问题都需要反反复复思考。这样的学习习惯有了就会让你做一个题胜做一百
2024年浙江各科选考人数 2024年浙江各科选考人数介绍如下: 2023年选考物理科目的有8.78万人,2024年预估有11.11万人;2023年选考化学科目的6.20万人,2024年预估有10.69万人。2024年预估选考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科目的人数与2023年相持平。 2024年,浙江全省的高中生将面临一场历史性的考试,这包括普通高中七个选考科目物理、化学、生物、地理
2024广东高考选科要求 2024年广东高考招生选科要求如下: 一、物理类考生专业可选择范围更大 在本专科加起来总计6.4万个专业中,本科专业有3.9万个,专科专业为2.4万个。在本科专业中:首选科目“仅历史”和“仅物理”可选择的专业数量范围差距悬殊,占比分别为0.93%和36.86%,可以说首选科目为“仅物理”的专业占据了“半壁江山”。 未来专业选择范围更大,首选科目为“物
2024北京高考新政策 新一轮的高考改革又在我们面前展开了新的篇章,这一次,北京也不例外。近日,北京市教育局发布了2024年北京高考新政策,这一政策将影响广大考生的报考和升学。 首先,新政策对于文理类的考试科目进行了调整。除了必考的语文、数学、英语外,学生可根据自己兴趣和特长选择两门文科或两门理科的选考科目,这一政策将使得学生的考试压力减轻,更好地体现学生的特点和发展业务。 其次,北京高考
2023-08-07 10:56:51
2023-09-19 14:35:17
2023-09-20 14:54:27
2023-09-15 18:05:02
2023-08-26 00:02:51
2024-01-09 13:34:04